云峰山位于騰沖縣城西北50多公里的瑞滇鄉(xiāng),遠看形如玉筍挺立,直插天際,因峰腰常常云霧繚繞,故名“云峰山”。云峰山以其“山高谷深,陡峭險峻”而著稱。山上一千多級“三折云梯”直通山頂,最陡處的43級石階近乎垂直,且寬不足尺。兩旁是萬丈深淵,令人目眩心驚。游客需面貼絕壁,手扶鐵鏈而上。云峰寺建在兩畝見方的山頂,有玉皇閣、老群殿、觀音殿等明代建筑。站在天門極目遠眺,但見遠處高黎貢山雪峰皚皚,四周群山蒼翠蔥蘢,平川春色如畫,景色極為優(yōu)美壯麗。
山頂建有玉皇閣、三清閣、呂祖殿;山腰建有關帝廟;山腳建有萬福寺、接引寺等,均為明代萬歷、崇禎年間所建;猶以山頂的玉皇閣、三清閣、呂祖殿建筑最為別致奇險,均建造在山頂的巖石之上,飛檐凌空,獨具特色,素有“天工人力兩盡其能”之譽,享有“空中帝闕”、“空中仙都”之美稱。山中懸?guī)r峭壁間的“云梯三折”被譽為騰沖十二景之首。
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四月二十三日登云峰山旅游考察,住宿二日。其后又經李禮陽(道號飄然子)、張宗泰(道號臥云)等歷任住持苦心經營,得八方群眾樂善好施,寺院逐步擴展,至明末清初已建成依山形地勢而建筑面積為1130平方米。建筑師取凌云九霄之山勢,鬼斧神工的危崖絕壁,鑿石千級為梯,形如游龍昂首盤空入云,蜿蜒三折于兩旁危崖絕嶺。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的建筑藝術設計,在山巔布局各殿,縱橫折疊,充分顯示了巧妙利用自然的智慧。殿宇樓閣以重檐歇山,金頂翹脊顯示其宗教特點;飛檐凌空,櫛比相通顯示其雄偉壯觀。云峰山道觀不僅堪稱騰沖諸多寺院中處理多層次的空間組合及平面遠近層次的典范,而且可稱是表現我國獨特的風水學說的結晶,不愧為名山古剎。隨著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云峰山已設有高空索道纜車,瀏覽參觀十分便捷。